Current Issue: <JZUS-B>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ISSNs 1673-1581 (Print); 1862-1783 (Online); CN 33-1356/Q; started in 2005,Monthly.


JZUS-B is an international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reviewed-Journal indexed by SCI-E, MEDLINE, PMC, BA, BIOSIS Previews, JST, ZR, CA, SA, AJ, ZM, CABI, CSA, etc., and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t mainly covers research in Biomedicine,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etc.

Impact factor: 1.099 (2011), 1.108 (2012), 1.293 (2013), 1.278 (2014), 1.303 (2015), 1.676 (2016), 1.815 (2017), 1.879 (2018).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ISSN 1673-1581(Print), 1862-1783(Online), Monthly

   Cover:  <112>
      
Contents:  <97>

<<<                         CONTENTS                         >>>


Special Column on Stomatology

Guest Editor-in-Chief: Qianming CHEN; Guest Editor: Hang ZHAO

Reviews

Review: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stomatology research

Qianming CHEN, Yahui WANG, Jing SHUAI

DOI: 10.1631/jzus.B2200702 Downloaded: 490 Clicked: 560 Cited: 0 Commented: 0(p.853-867) <Full Text>   <PPT>  235

Chinese summary   <18>  口腔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谦明,王雅慧,帅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肿瘤研究中心,中国杭州市,310006
摘要:随着口腔医学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口腔医学现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重点通过临床流行病学、口腔微生态表征和动物模型的建立来阐明口腔与系统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和潜在机制。材料科学及组织工程与口腔医学的跨学科整合有望通过推动创新材料发展和技术研发,更好地解决如种植体周围炎、软硬组织缺损和牙本质过敏等目前最普遍、最具挑战性的临床问题。随着人工智能、5G和大数据等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口腔"正在兴起,以便搭建更好的临床诊断和管理模式,加快教育改革,推动科研发展。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口腔医学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列举了上述3个方面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局限性,旨在为口腔医学更准确的病因探索、新颖的治疗方法建立和丰富的大数据分析提供依据,从而促进研究成果向服务于临床医生和民众的实际应用转化。

关键词组:口腔医学;牙医学;系统性疾病;材料;新型技术

Review: Biomarkers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oral leukoplakia: from bench to bedside

Xinjia CAI, Jianyun ZHANG, Heyu ZHANG, Tiejun LI

DOI: 10.1631/jzus.B2200589 Downloaded: 746 Clicked: 796 Cited: 0 Commented: 0(p.868-882) <Full Text>   <PPT>  173

Chinese summary   <13>  口腔白斑癌变生物标志物:从基础科研到临床应用

蔡鑫嘉1,3, 张建运1,3, 张荷钰2,3, 李铁军1,3
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 /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北京市,100081
2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中国北京市,100081
3中国医学科学院口腔颌面部肿瘤精准病理诊断创新单元(2019RU034),中国北京市,100081
摘要:口腔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可恶变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潜能较高。白斑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但因缺乏有效的癌变预测生物标志物,难以对其癌变潜能进行识别。作为头颈病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白斑癌变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将有助于鳞癌的早期诊断。本文通过综述白斑癌变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探讨从基础科研到临床转化的前景。目前虽尚无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但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辅助方法。

关键词组: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癌变;生物标志物;预后

Research Article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reveals DNA-specific recognition mechanism via c-Myb in pseudo-palindromic consensus of mim-1 promoter

Jinru WENG, Shuo YANG, Jinkang SHEN, Hongsen LIU, Yuzi XU, Dongyun HAO, Shan WANG

DOI: 10.1631/jzus.B2200634 Downloaded: 337 Clicked: 580 Cited: 0 Commented: 0(p.883-895) <Full Text>   <PPT>  206

Chinese summary   <13>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c-Myb在mim-1启动子区域伪回文序列的结合特性揭示DNA特异性识别机制

翁金如1,杨朔2,沈金康1,刘宏森1,许煜梓1,郝东云3,王杉1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口腔生物材料与器械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杭州市,310000
2吉林大学分子酶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长春市,130021
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长春市,130033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c-Myb转录因子在调控细胞早期分化和增殖过程中的DNA特异性识别机制。我们以鸡髓系基因mim-1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潜在双c-Myb结合位点的结合特异性。mim-1的c-Myb结合位点是一个伪回文序列AACGGTT,正反方向分别包含1个c-Myb结合保守序列AACNG。不同条件下的重复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c-Myb与mim-1正链的结合(复合物F)比与反链的结合(复合物R)更稳定。主成分分析(PCA)动力学轨迹分析表明,在330 K温度下,c-Myb识别螺旋R2和R3(R2R3)的开放运动导致复合物R中DNA与c-Myb解离,且此开放运动是由R2R3表面静电势降低引起。同时,DNA构象和氢键相互作用分析表明,复合物R中DNA的大沟宽度增加影响了R2R3与DNA间的氢键形成,直接导致DNA与R2R3的解离。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一步表明,静电势、DNA大沟宽度和氢键对DNA特异性识别起到重要作用。体外实验证实了计算模拟结果,即c-Myb只与mim-1正链结合。本研究表明,除一维保守序列AACNG外,三维结构特性对c-Myb的DNA特异性识别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c-Myb在细胞早期分化和增殖中的调控机制,以及预测开发由c-Myb结合位点增多引起的肿瘤发生标志物。

关键词组:c-Myb;DNA特异性识别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DNA大沟宽度;静电势

Third molar-related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medical history of 904 Chinese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Honglei QU, Yang YANG, Yi TIAN, Zhibang LI, Lijuan SUN, Faming CHEN, Beimin TIAN

DOI: 10.1631/jzus.B2200617 Downloaded: 366 Clicked: 495 Cited: 0 Commented: 0(p.896-904) <Full Text>   <PPT>  136

Chinese summary   <13>  904名中国成年人对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研究

曲红蕾1,杨阳2,田义1,李治邦1,孙丽娟1,陈发明1,田蓓敏3
1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西安市,710032
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中国兰州市,730050
3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中国西安市,710032
摘要:本研究调查了904 名中国成年人对第三磨牙(M3s)的认知度和病史,并探究了可见第三磨牙(V-M3s)的分布情况。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完成一份结构严谨的调查问卷,以收集他们的社会人口学信息、M3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此外,通过口腔检查确定该人群中V-M3s的数量。运用逻辑回归分析,评估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他们对M3s的认知度或与V-M3s 的存在之间的关系。根据受访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人群对有症状M3s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并分析了904份完整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一半(43.9%)受访者对M3s一无所知,只有12.7%的受访者对所有问题均给出了正确答案。男性、年龄较大、从事体力劳动的职业和无牙科就诊经验是对M3s认知度较差的风险因素。男性这一性别也与至少一颗V-M3s存在以及对有症状的M3s采取消极行为显著相关。在病史方面,192名受访者拔除过至少一颗M3s(合计438颗),其中72.6%是因为存在相关症状或病变。综上,被调查人群缺乏对M3s的了解,且对M3s所造成的相关问题采取了较为消极的态度和行动。

关键词组:第三磨牙;认知;态度;行为;病史;流行率

Regular papers

Review: Application of interim PET-CT in first-line treatment decision-making for lymphoma

Linlin HUANG, Yi ZHAO, Jingsong HE

DOI: 10.1631/jzus.B2200644 Downloaded: 348 Clicked: 514 Cited: 0 Commented: 0(p.905-921) <Full Text>   <PPT>  140

Chinese summary   <9>  中期PET-CT在淋巴瘤一线治疗决策中的应用

黄琳琳,赵毅,何静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中国杭州市,310006
摘要:随着淋巴瘤治疗手段的发展与改进,患者的生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需尽可能减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基于此,尽早识别高危人群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中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可以反映化疗敏感性并识别在该方案下治疗可能失败的患者。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多项关于中期PET(iPET)引导治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本综述重点关注上述研究中涉及的治疗策略以及iPET评估的方法和时间,通过探索iPET指导治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期iPET在治疗引导中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淋巴瘤;中期PET(iPET)引导的淋巴瘤治疗

Cellulose nanofibril matrix drives the dynamic formation of spheroids

Yi LU, Guo LI, Yeqiu LI, Yuan YAO

DOI: 10.1631/jzus.B23d0003 Downloaded: 175 Clicked: 220 Cited: 0 Commented: 0(p.922-934) <Full Text>   <PPT>  195

Chinese summary   <8>  纳米纤维素基质驱动类器官微球形成

卢轶1,2,3, 李果1,2, 李叶秋2, 姚远1,2,3
1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中国杭州市, 310027
2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中国杭州市, 311215
3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上海市, 201210
摘要:模仿天然组织器官的类器官多细胞微球在药物筛选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前景。然而,多细胞微球技术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低加工效率或规模限制等。本研究介绍了一种通过纳米纤维素基质快速驱动形成多细胞球体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促进多个细胞组装形成尺寸可控的多细胞微球(48小时),形成具有类似组织的生理微观结构和特征。所形成的微球的效率、尺寸和构象取决于纳米纤维素的浓度、组装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类型的异质性。该方法可以稳定促进肿瘤类器官和肝细胞球状体的高效形成。

关键词组:纤维素;纳米纤维;细胞外基质;自组装;多细胞微球

Correspondenc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risk-prediction model for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receiving PD-1/PD-L1 inhibitors

Qing QIU, Chenghao WU, Wenxiao TANG, Longfei JI, Guangwei DAI, Yuzhen GAO, Enguo CHEN, Hanliang JIANG, Xinyou XIE, Jun ZHANG

DOI: 10.1631/jzus.B2200631 Downloaded: 356 Clicked: 513 Cited: 0 Commented: 0(p.935-942) <Full Text>   <PPT>  117

Chinese summary   <10>  建立和验证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预测模型

邱晴1,4, 吴呈昊1,4, 唐文潇1,2, 嵇龙飞1,3, 代广卫1,4, 高瑜振1,4, 陈恩国5, 蒋汉梁5, 谢鑫友1,4, 张钧1,4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检验科, 中国杭州市, 310016
2浙江省荣军医院检验科, 中国嘉兴市, 314000
3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中国湖州市, 313000
4浙江省医学精准检验与监测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杭州市, 310016
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中国杭州市, 310016
摘要: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已被广泛报道。然而,在NSCLC患者中缺少PD-1/PD-L1抑制剂使用后发生irAEs的预测模型。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357例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NSCLC患者,从电子病历系统中收集了治疗前一周内患者的基线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实验室参数。通过随访采集患者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发生irAEs的情况及长期预后,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首先,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irAEs(≥2级)与长期预后的相关性。然后,构建并验证irAEs(≥2级)的预测模型,按照入组时间顺序以6∶4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通过Cox回归模型筛选出与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发生irAEs(≥2级)相关的变量。根据回归系数确定每个变量的得分并构建irAEs风险预测模型。最后,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判别能力和校准度。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模型评估irAEs(≥2级)风险预测模型与长期预后(PFS和OS)的相关性。我们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和年龄的irAEs风险预测模型,以帮助医生早期评估接受PD-1/PD-L1抑制剂的NSCLC患者发生irAEs(≥2级)的风险,且发生irAEs(≥2级)与患者的较好的PFS和OS明显相关。

关键词组: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抑制剂;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年龄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38 Zheda Road, Hangzhou 310027, China
Tel: +86-571-87952783; E-mail: cjzhang@zju.edu.cn
Copyright © 2000 - 2024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